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学术观点 | 石琳霏、姜亚军 :中国英语教育四十(2)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之前,当时的国家教委未雨绸缪,制订了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于是,从1996年开始,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着手

在进入21世纪之前,当时的国家教委未雨绸缪,制订了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于是,从1996年开始,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着手对前面提到的两份大纲进行修订,修订工作充分考虑了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对前些年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估总结(何其莘2001)。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于1998年底经教育部高教司审核批准,转发全国各院校。在此基础上,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于2000年正式公布(以下称2000版《大纲》),正式确定了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主要目标。

尽管近10年来,有学者认为,《若干意见》"依然对今天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外语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蔡伟良2009:30),但是也有学者对《若干意见》中所说的"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的说法提出质疑。蓝仁哲(2009:5)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外语专业的学科地位","否定了外语专业的独立性";查明建(2018:12)也认为其"混淆了外语与外语专业","从根本上否定了外语专业作为一门独立专业的地位和专业品质"。

1.2 对"思辨能力缺席"的反思

不少学者指出了英语教育发展过程中更为根本的问题,即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忽视。例如,承担教育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项目的研究者认为,"我国的外语专业迄今为止似乎并未切实把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放在首位,导致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够,尤其是智性发展不足"(《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10)。黄源深(1998,1999,2010)则谈到学生思辨能力的不足,谓之"思辨缺席"。王守仁(2001)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思想深度、知识结构、分析问题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差距,与英语专业以"四会"为中心内容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但是,几项实证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例如,文秋芳,等(2010:350)通过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 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文秋芳,等(2014:794)也证明了"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如其他专业学生"是缺乏证据的伪命题。任文(2013)通过对两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弱于其他文科学生,只是后续发展力度有待加强。曲卫国(2015)也认为外语专业学生缺乏的不是思辨能力而是系统知识。

针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讨论较多的一个具体问题是2000版《大纲》中技能课程(占50-55%)和知识课程(占20-25%)的比例问题。刘毅(2000:14)认为,这一安排"留下的回旋余地过小"。徐烈炯(2004)认为可以参考我国香港地区的大学,在学校设立语言中心,英文系不开设听说读写基础实践课的做法。当然,很多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思考和反思,均涉及技能课程如何专业化(曹光久1989;胡文仲、孙有中2006;范能维、王爱琴2017;孙有中,等2018)。

1.3 对英语专业"定位"的反思

另一争论围绕英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一个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英语专业要"回归人文"。既然是"回归",就说明"跑偏了",但"回归"到哪里,却似乎没有定论。例如,胡文仲、孙有中(2006:245),蓝仁哲(2009:5),顾悦(2019:16)等认为我国英语专业应"回归人文学科本位",封一涵(2019:21)则认为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教育本位",而查明建(2017:24)认为英语专业应该"回归英语专业人文学科属性"。"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和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中的"人文"二字,含义实则完全不同,但这一点似乎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按照《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人文学科包括语言文学研究、艺术研究、历史学和哲学",而"现代高等院校中的人文教育部分包括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数学和科学课程"(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2006:908,1177)。徐烈炯(2004)则质疑外文系的课程设置,认为文学与语言学学科、职业训练与学术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均应该分流。

1.4 对《国标》的反思

随着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英语类专业《国标》的研制工作逐渐全面展开,对外语教育的研讨则围绕《国标》所关注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更加宏观地研究英语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与建设举措(蒋洪新2014;仲伟合2015;冯光武2016)。例如,王巍巍、仲伟合(2017)认为我国当前英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四方面不足: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符、课程结构比例失衡和关联缺乏、专业知识及专业方向课程单一零散、毕业论文脱离现实需求和专业实际。蒋洪新(2018)认为,我国英语教育的新使命要求我们坚持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重新审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一条龙"英语教育模式创新,深化以课程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外语类专业教师能力如何更好地支撑《国标》所设定的目标(王立非、葛海玲2016;仲伟合、王巍巍2016;孙有中,等2018)。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zonghexinwen/2020/0720/366.html



上一篇:荐读|各学科CSSCI来源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大全
下一篇:转发 | “填锦城.我看行”外语学院校友带你感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