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林纾不会外语的翻译家,翻译小说超180部,被称(3)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曾回忆说:“纾年已老,报国无日,冀吾同胞警醒。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 可就是这份赤子
他曾回忆说:“纾年已老,报国无日,冀吾同胞警醒。尽购中国所有东、西洋译本读之,提要钩元而会其通,为省中后起英隽所矜式。”

可就是这份赤子之心,却没有得到当时人的理解。正当林纾名声鼎盛之时,他也凭借着出色的文笔,与古文功底得到了北京大学的讲师职位,专门讲授古文作法与古代散文。

林纾责无旁贷,一口应允。可当时的北大正在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那就是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激进派主张废除汉字,全盘西化。改良派则主张废除古文,推崇白话文。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改良派,都要求废除旧有的纲常伦理,在文学方面更是剑指林纾的古文派。
林纾也自然提笔回击,他批评当时的青年人想要抛弃三纲五常的做法:“欲废黜三纲,丧心病狂。”
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他在住处题上“畏天”二字,来表达自己对古文、国学、天地的尊敬。
并且他常常在课上奔走呼告,以壮声势。但无论林纾怎样号召,也抵不过历史的潮流。

他在报纸上被人称为“老顽固”,课上的学生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也很少去学习古文。
无奈之下,林纾只好一走了之,告别了短暂的教书生涯。
可他没有灰心丧气,正好借着清闲之时,专心从事翻译工作,用文学的方式传播古文。
可《新青年》杂志成立后,钱玄同、鲁迅等人不仅用白话文创作小说,还用白话文翻译小说,彻底打乱了林纾的阵脚。

加上林纾已经进入创作的晚年,翻译的质量、体力都大不如前,便更加难以为继。所以多重因素导致林纾辉煌的翻译生涯陷入谷底,彻底失去了读者。
因此晚年的林纾再次陷入贫困之中,好在有从前资助过的学子的回馈供养,才不至于过于凄惨,还能勉强地写写字,做做画。
一天,王寿昌再次找到林纾,这时的他也仕途不顺,毕竟身处晚清、民国国家衰弱之时,身为外交官的他又有多少可施展的舞台呢?

多年不见,二人都已白头,往事如烟,把酒言欢后,竟然泪流满面,二人酒醉,再次来到当年的桥南水榭。
回想起当年二人在此地与好友们欢畅痛饮,林纾又刚刚中举,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再看今日,皆是白首老人,友人又多人病故,世事沧桑,辉煌荣耀皆成过往云烟,什么才是人生的真谛呢?于是林纾再写一诗:
“一生抱酒杯,一生蹑草履。呜呼!两生但笑莫悲哀,贤愚千载归尘埃。”

话虽如此,可面对现实,哪怕是艰难险阻,林纾也要奋力一搏,毕竟在他的眼中,古文是万万不能废除的。

于是整理旧物、古文文集,继续弘扬着中国的传统,并且教导学生、后辈:“古文万无灭亡之理,其勿怠而修。”

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清朝彻底终结。林纾作为崇古派自然接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为了表示对清廷的忠心,虽然他没有像王国维一样自沉,但也是闭门谢客,拒绝了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做官邀请,在家渡过了自己的余生岁月。

从今日看来,林纾的努力并不是完全开了历史的倒车,可以得到后人的理解。
但无论如何,林纾的名字已经进入了历史,后人不会忘记是他第一次向国人翻译外国的小说,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更加重要的是,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着信念则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zonghexinwen/2022/0422/604.html



上一篇:钱冠连:硬功夫、活脑筋、新句子
下一篇:苏炳添不愧为大学教授!文章登上《人民日报》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