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涉外旅游舆论生态构建中外语的应用模式(2)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良性舆论生态的建立是旅游产业成为合理呈现我国对外形象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危机损失多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衡量,舆情危机损失更体现在对

其次,良性舆论生态的建立是旅游产业成为合理呈现我国对外形象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危机损失多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衡量,舆情危机损失更体现在对相关主体和发生地形象声誉的影响,舆情危机也因此被称为形象危机。”[2]近年来,在我国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并参与到全球旅游经济发展与治理的过程中,我国不仅站到了一个旅游大国应有的位置,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旅游时代。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经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我国的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展示自我的一个窗口,其对外宣传和舆论导向能够凝心聚力、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引领导向与服务大局,在世界旅游舆论场解码中国智慧与传播中国声音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国媒体应该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与坚定的文化自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新时代好中国声音,充分展示在世界舞台上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与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中国形象。我国涉外旅游产业在引导舆论的对外宣传也是一样,是以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表达、世界级水准来构建中国旅游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用一系列的创新突破来开启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的新时代。

第三,建立涉外旅游良性舆论生态是我国领航“新全球化”时代的助推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推广,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在领航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而与个别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同质化与单向化不同,我国所引领的“新全球化”主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上的多元化与多向流动,因此,服务于“新全球化”中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涉外旅游的良性舆论生态能够消解“后真相”时代传播生态日渐“浅表化”“稀薄化”“极端化”对于我国整体形象的影响,解构既往“全球化”所倡导的同质复刻和单向传播,建造不同语境下多元化声音与内容进行“复调传播”的旅游舆论生态环境,并实现在世界主义语境下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文化目标的追求等。这些都是我国涉外旅游建立良性舆论生态对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全球文化交流新秩序的全球化意义。

二、当前外语在涉外旅游舆论生态构建中的应用与问题

外语无论作为旅游产业中跨文化交流的话语工具,抑或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经济手段,都在涉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外语是我国旅游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但从涉外旅游长远发展来看,对外语的应用仅局限于工具式表达与交流并不合乎现实,一方面,仅以经济效益考量旅游资源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正如前文所述,旅游产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产业在当今同样蕴含着塑造中国形象,推广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内涵与使命;另一方面,在媒介多元化和大众化的时代,面向国际市场的涉外旅游正面临诸多新矛盾与新挑战,其中舆情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涉及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同时也关乎我国文化输出与社会形象,以及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涉外旅游亟须能够应对新时代发展和国际经济体冲击的新能量。那么首先就应使外语这块“敲门砖”得到合理利用,拓展其适用领域,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以外语的多元应用支援涉外旅游舆论生态的构建。

(一)外语与涉外旅游

众所周知,外语是我国涉外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原因在于语言既是经济产业赖以发展的媒介,同时世界各国的语言存在差异性。亚当·斯密指出:人的交易是离不开语言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需要统一性的语言,要实现人的交易,首先应解决语言互换的问题,因此,为消除差异性,保证有效沟通,外语成为涉外经济产业的必要前提。对于涉外旅游产业来说,一方面外语为其减少不同语言互换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另一方面,对外语的应用促进了中华文化能够恰如其分的输出和行之有效的交流。在这里,外语已经不只是狭义的语言工具,而是作为涉外旅游产业构成的一项经济要素来看待,因此,对于外语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会直接影响到涉外旅游产业的交易情况。

涉外旅游主要借助了外语的桥梁效应与联动效应。如为应对跨文化交流,注重外语人才培养;以语言差异为前提的景区简单公示语翻译;以营销为目的对外宣传文本等。传统旅游产业中,对于外语的应用集中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流,主要针对特色旅游人才的培育方面。在这里,外语只是一种人的技能,虽然在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的重视,比如,各高校旅游专业专门开设的“旅游外语”课程,涉外旅游相关产业对拥有旅游外语专业技能人才的高薪聘任等。但不可否认的,其在涉外旅游中的应用范围不够宽泛,可以说,外语并没有发展为一种能够全面的服务于涉外旅游产业的旅游资源,或者说,涉外旅游产业当前对外语的应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1/0627/578.html



上一篇:中国人学哪门外语最容易
下一篇:新世纪以来匈牙利外语教育政策改革探析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