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我国外语界有关“溯因推理”的研究综述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0年2月第26卷第1期外国语文ForeignLanguage andLiteratureFeb.,2010V01.26No.1我国外语界有关“溯因推理"的研究综述韩晓方(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两吉安)提要:溯因推理是一种“由果溯

2010年2月第26卷第1期外国语文ForeignLanguage andLiteratureFeb.,2010V01.26No.1我国外语界有关“溯因推理"的研究综述韩晓方(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两吉安)提要:溯因推理是一种“由果溯因”的逆向性逻辑推理方式,是人们在语言认知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溯因推理的研究和运用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主要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研究,回顾了近20年我国外语界溯因推理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包括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历史回顾、研究内容概述和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溯因推理;研究综述;中国;外语界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414(2010)Ol一0088—06ASurvey ofStudies onAbduction inCircle ofForeignLanguages inChinaHANXiao-fangAbstract:Abduction or abduetive inference is a way of backward inference,it is the basic approach that people adopt in language cognition.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it attracts more and more linguists inChina and he— 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in linguistic research.Based on thorough survey of relevant docu— ment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and the achievements ofChinese experts in past20 years,it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the documents,research history,review of the research topic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st research of abduction.Key words:abduction;survey;China;circle of foreign languages1.引言随着我国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溯因推理(abduction)的研究和运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学者们不但用溯因推理来分析论证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材料,而且还将溯因推理作为语言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加以应用。我国外语界溯冈推理研究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研究成果虽不多,但研究的质量正在不断提升,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本文拟对我国外语界溯因推理的研究状况做一简要概述,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语言研究者对溯因法研究的关注。2.外语界溯因推理的研究和介绍2.1文献范围本次调查选取了中国期刊网中国W-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1979~2008年近30年来的全部含有“溯因推理”检索内容的文章(包括博士和硕士论文)。检索结果显示,模糊匹配的共计1037N-。按单库(中国期刊)学科检索,在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辑和2辑中共检索有关文章561篇;而按学科类别分组检索,即把范围缩小至“外国语言文88字”和“中国语言文字”,共检索文章63篇。发表年代从1989~2008年,选择主要外语期刊共计15种。从上述检索结果来看,溯因推理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领域非常广泛,按学科统计,社会和人文科学对溯因法的研究与自然科学不相上下。但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溯因法的译介和理论探讨以及溯因推理的运用,研究内容包括语言习得、关联主义、语法化、语用推理、句法研究、概念整合、隐喻理解等溯因特征以及翻译、幽默、谎言等含义的溯因推理等。2.2研究历史回顾溯因推理作为一种科学发现的推理模式引入我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进入我国语言学界并用于语言研究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根据中国期刊网检索结果,最早在文章中提到“由果溯因”的推理方式的是1989年闰德胜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论文《逻辑推理在翻译中的应用》。当时作者对溯因的完整概念也许还不是十分清楚,只是将其视为“复杂的推理形式”之一。1991年,徐盛桓的论文《语用推理》中使用了“合情溯因”的概念。他(1991)认为,语用推理由五个方面构成,即预设、思路、结构、步骤和策略。而语用推理的策略就是“合情溯因”,其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核心内容就是在回溯中找到最合理的结论。可以说,徐盛桓首次正式将溯冈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使读N-x寸溯冈概念有了初.5-了解。本世纪初,丁尔苏(2000)的论著《语言的符号性》使溯因推理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明确。作者在谈到词语意义的编码和解码时对皮尔士(C.S.Pierce)的“abduction”这一推理方式作了简要介绍。使大家对溯因法的来龙去脉和推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_『解。不过该术语在此书中被泽为“不明推论”。之后直到2002年蒋严的《论语用逻辑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论文发表,这段时期(1989~2002)所有涉及溯冈推理的研究均是其它语言问题研究的附属品,一带而过,谈不上规范和系统的研究。蒋严(2002)的:丈章《论语用逻辑的逻辑属性一形式语用学初探》可以说是我国语言界溯冈推理研究的一个标记,标志着我国语言溯因推理研究开始走上正轨。文章以溯因原则为指导,以形式逻辑和计算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具,以Grice的会话理论和Sperber&Wil—SO[I的关联理论为分析对象,对以会话准则和关联原则为代表的语用原则和语用推理模式进行了形式化的溯因分析与刻画,最后得出结论,“语用推理就是溯因推理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应用,而语用原则就是具体的溯因制约原则”(2002)。此后以徐盛桓、熊学亮、曾凡桂等为代表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溯因推理进行了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成果丰硕。3.研究内容综述3.1“溯因”理论的探冤和足位溯凶的概念来自于皮尔士的逻辑思想,英文为 abduction或abductive reasoning。上个世纪国际上皮尔士研究热潮推动了我国学术界对溯因推理的重新认识和重视。皮尔士的溯因思想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引介至中国。首先在哲学、逻辑学、符号学及人工智能/领b-域开展研究,随后进入语言学界,语言学界的学者在溯因理论的概念介绍、定位以及术语汉译的统一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工作。曾凡桂(2003)对皮尔士的溯因理论及来龙去脉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溯因推理是提出解释性假设的创造性行为,既是一种严格的理性的逻辑推理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溯因推理是我们产生新设想的假设过程,已成为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在历史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言变化、会话分析、语用推理、形式语言学、自然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发挥作用。曾凡桂还针对abduction的汉译五花八门、汉泽形式不下20种的现象从皮尔士的术语观点以及翻译标准人手,分析其同源构成,指出“溯因(推理)”堪称佳译。熊学亮(1995,1999,2002,2003)认为,语用学属非论证逻辑,是一种对假设确认的非逻辑认识现象。言语交际包含着传统逻辑所不能解释的复杂的推理过程,这些推理过程主要有直觉推理(abductive inference)和外展逻辑(abduction)等。皮尔士(1957)的实用主义学说,把逆证推理(abduction)当成是揭示科学发现和知识积累的经济性思维过程。这种推理因可以否定原有假设,故可对知识递增做出贡献。语用性的直觉推理主要以假设、猜想、直觉、相关等为依据,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受推理形式的限制。蒋严(2002)通过比对溯因原则与会话准则和关联原则的比对以及形式化的刻画和推论,最后得出“解释即溯因”的结论,语用推理只不过是溯因推理的一种,Grice会话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准则和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从性质上看都属于溯因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徐盛桓(2002b,2003)最初从“常规关系”与语句解读研究入手,认为溯因推理有别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它是就观察到的一种现象然后设法反溯其因,把所观察到的现象先设定为结论,而从反溯思考中设定的“因”和在思考过程中涉及的其它一切因素,就可分别看做大体相当于3v:/l、前提。他(2003)还提出了一个“语句解读常规分析理论模型”作为获得(文学作品)语句解读的语用推理模型,认为制约这一理论模型运作的内部机制是溯因推理。徐盛桓后来(2008)还将溯因推理用于认知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建构中,他指出,认知语用学所依据的逻辑推理方式就是溯因推理,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溯因法。刘辰诞(2008)的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逻辑推理方式是溯因推理。3.2语言习得中的溯因研究“语言是如何获得的”这一命题长期以来就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哲学流派争论的焦点。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体验为基础,而理性主义则主张唯-ff理性推理而非经验观察才能提供最确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天赋论主张知识属于与生俱来的本性之观念;比如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论。贺川生(2004)认为,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思想的哲学根源就是皮尔士的溯因逻辑。他认为,乔姆斯基最早发现了皮尔士溯因逻辑思想这一知识获得学说的语言学家,并且充分吸取了皮尔士猜测本能和溯因逻辑的思想,把它们作为一种认识论根本原则应用于自己的语言习得天赋论。乔姆斯基(1968)指出,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f!z是一个选择假设的过程。儿童出生时并不知道他要学的是哪种语言,但是他一定了解其语法必须是一个89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预定的形式,它可以排除许多想像中的语言。只要选择了所容许的假设,它就能使用归纳性的依据使自己的行为得体,来判断他的选择的正误。贺川生认为,乔姆斯基正是利用了溯因逻辑发展他的语言习得理论,把语言习得当作一种类似于假设生成和限制可能假设的过程,一种类似于一般知识获得的溯冈逻辑过程。程芳(2008)也发现,乔姆斯基认为他的研究方法采用溯因推理寻求最佳理论。首先,溯冈推理提出一个可能的假设——用普遍语法的原则或个别语法的规则来解释刺激贫乏状况下的母语获得,然后从普遍语法的原则或个别语法的规则出发进行演绎,得出经验假设,最后在个别语言语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来修正演绎出的结论。程芳(2008)还指出,有人误解了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认为生成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只用演绎法,其实它用一种把演绎和归纳结合起来的叫溯因逻辑的方法。3.3关联主义的溯因特征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推理的认知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听者须经过两个推理步骤才能从说者的话语中推导出真正意图,即先从说者的屁性意义中推导第一个隐含意义,称为“隐含前提”,再在隐含前提的苴。I¨I上推导出说者的真正意图,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主导推理形式就是非论证性的演绎法,关联主义强调,“人脑自发运用的惟一逻辑法便是演绎法,演绎法在非论证性推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Sperber和Wilson,1986:69)。然而,关联理论的这种定位近年来受到了一些语言学者(熊学亮,1997,2000,2003,2005;蒋严,2002;徐盛桓,2002a,2002b,2003;曾凡桂,2004)的质疑。蒋严(2002)发现,关联原则实际蕴含着一组适用于认知和交际的溯冈原则,如关联理论的第一、第二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推定都蕴含了经济(以尽可能少的释语心力追求最大的语境效应)、最弱解释和一致性等溯因原则。通过形式化的刻画和推论,最后得出的结沦是,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原则以及Grice会话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准则从性质上看都属与溯因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曾凡桂(2004)把语用推理视为溯冈一演绎一归纳的动态逻辑整合过程,他认为,关联主义太关注第二步的演绎推理,而忽视了第一步的溯因推理。“他们几乎只是描绘了演绎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强调解释的逻辑严密性,而忽视了非论证推理的本能或任意性。”熊学亮和杨子(2007)认为,语用推理不是单纯的从语言表达形式推出显义再得出隐义的简单过程,而是结合言语表达形式以及对90结果的大致期待,来寻找如何建立二者问关系这种从结果到原闪的逆证推导方式。3.4语法化理论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动因,其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重新分析改变句法形态的底层结构,但并不包括对其表层结构表达式的任何直接的更改,而类比仅改变表层的表达形式,不引起规则的变化,但影响规则的扩散。Hopper和Traugott(1993)指出,重新分析是溯因推理的结果。沈家煊(2004)电认为,引发语义演变的语言习得和重新分析都要涉及推理,这种推理主要是利用“不过量准则”的语用推理,在逻辑上则属于“网溯推理”(ab— duction),一种基于常识和事理的推理。例如,初听到cooker后,知道英语一er通常用作施事标记,于是推断它很可能是“炊事员”的意思,直到发现新的证据(已有一词cook表示“炊事员”)为止。熊学亮、徐宁云(2005)认为,ABD(即abduction)在描述语用推理时似乎多半被当成宏观思考的方式。但用ABD来描述语法化现象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为Peirce的实用主义哲学中的ABD的精髓,本来就是针对科学发现和知识积累的,而语用向语法的转化正好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知识积累依赖猜测性很强的ABD推理,语法化就是语用者试图用最少的言语表达最多的信息量时所加工f{j的副产品。这就涉及到语用者所采用的共识方式——假言推理(abduction)。即把一种命题与一条可能的规律对应,然后再把这种对应关系适用到其它语料。3.5概念整合概念整合是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它把心理空间作为输入内容,将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结构投射到另一个“合成空间”中。合成空间不但保留了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内容,还产生了自己独有的新显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也有译成“创新结构”的)内容。熊学亮、许宁云认为这个新显结构是通过逆推得到的结果。语法词特征的概念整合方法是语法化中的重新分析。如“不要太帅噢”中的原结构“不要太……”具有“不能”和“过分、不能超过……限度”之意,在分别输人概念包1和概念包2之后再在合成空间整合,结果产生“很”表示程度的新结构。张建理(2007)认为,输入概念包1也是溯因推理的结果。沈家煊(2006)将溯因推理视为概念整合中特有的推导机制,认为(截搭式)整合产生的浮现意义有时必须通过回溯推理(abduction)才能得到理解。他还指出,研究“整合”就是要揭示这种“创新意义”的产生机制:通过对概念的压缩、隐退及回溯推理的考察不仅可以阐明隐喻和转喻在概念整合中的具体作用方式,进而对大量复杂、微妙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的语法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推进了修辞学本身对隐喻和转喻的认识,向我们展现出一幅修辞机制与语法规范相统一的景象。3.6句法研究徐盛桓(2005)认为,句法认知研究是在一般认知能力的框架内探求同句法相关的认知理据。一个句子构块式是形式同意义结合的句法表征结构;研究一个句法表征结构的形式是如何同其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找出当中可能的理据,是进入句法认知研究的一把钥匙。句法认知研究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法,运,EH溯因推理,从现存的句法表征结构反溯其句法基础,对假说进行论证。徐盛桓(2007)对双及物结构句子进行r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反溯法(abduction approach),即根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某一构式的鼎性表述,推测形成这样的构式可能的过程及其机理。徐还对为何要用反溯法做出了说明,即因为我们相信,尽管语言运用有一定的偶然性,冈而无法对形成怎么样的表达式作出准确的预测,但表达式一经形成,原则上却是可以根据人们的认知特点对表达式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作出解释。廖巧云(2007)的实据因果句的研究表明,实据因果句的的表述机理是溯因推理。实据因果关系的原因的推断过程,即溯因推理这一特殊的推理过程说明:实据原冈的推断受制于主观意图性;推理结果存在不完美性。溯因的实质是关联性,溯因推理过程也就是寻求关联的过程。3.7语用推理蒋严(2002)在对比溯因原则与Grice的含意推导过程后指出,Grice的合作原则(CP)和会话准则皆可被视为溯因原则,它们不但启动了溯因推理机制,而且还对可溯之冈的范围作了限制:当听者观察到说者对准则的违反并相信CP仍得到遵守,这不但启动了对溯因目标的追溯,而且对仪(“out— comes”of an abductive process)的取值范围也作出了限制。通过比对溯冈原则与会话准则和关联原则的比对以及形式化的刻画和推论,"N-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语用推理就是溯因推理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应用,而语用原则就是具体的溯因制约原则。语用推理并不那么独特,他不过是溯因推理的一种,不需要建立独立的“自然语言运用的逻辑”。熊学亮(2005b)也认为,其实话语解读都是逆证过程。对话语的解渎以及含义或隐含信息的获得,要依赖话语携带的信息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互动,而不是来自单一的新信息或背景知识,这种互动就是逆证逻辑。可用来更为有效地解释Griee(1989)曾举过的经典例子:A:HOW isJohn doing on his new iob at the bank?B:Quite well.He likes his colleagues and he hasn t embezzled any money yet.原先Grice的含义论认为,A语和B语之间的言语交流,虽然在表层上处于“答非所问”的状态,但在语义的深层仍可以获得话语连贯,从而获得“John不诚实”的解读效果。然而为什么要这样解释而不做其他解释,含义论并未细说清楚。相比而言,逆证可以把例子中所涉及的含义派生过程,描述成“在若干种可能的解释中根据假定知识和新信息的互动自动定位于最佳解释”的过程。江晓红、何自然(2006)认为,Grice的会话含意是参照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而推导出来的。虽然Grice并未提出一个运用这一原则来推导会话含意的机制,但我们不难发现,含意的推导过程其实就是通过溯因找到最合理的结论。会话含意的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含意的可取消性,因而含意推导是以常识为基础的一种推理形式,在多种可溯之因中寻求一种最佳解释。在溯因推理过程中,人们正是具有这种建立缺省预设的能力,才使语言理解和交流成为可能。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取消性,因而含意推导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这种不但考虑语言形式的内容,而且还包括语言使用者在内的种种语境因素的动态推理,体现了认知科学的新发现——认知的经验观。徐盛桓(2007)认为,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在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照认知科学的目标、理论、方法进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学科,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语言的运用作为具体研究内容来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认知规律。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反溯(abduction),“反溯”作为研究方法是这样的:已经观察到人们具有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现象,研究者根据自己直接间接的经验提出一些“说法”对这现象进行解释,这就是就以已观察到的现象反溯其因的研究。计算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计算语言学分支,主要从计算的角度研究语言理解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刘根辉、李德华(2005)结合语言学领域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和形式语用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探讨计算语用学研究的各种途径和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语用推理、溯因推理、信任推理和动态语境等。3.8-g,它除上述领域之外,溯因推理还广泛用于语言学其它方面的研究,如翻译、隐喻、谎言、幽默等。胡玉辉(2008)从归结论的角度对翻译的推理过程进行了刻画,将关联划分为常规关联和非常规关联,9】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分别对应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他指出,对原文本的正确解码是保证翻译信度的前提,而结合具体的语境中的逆证推理(abduction),建立非常规关联,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向原文趋同,尽可能保证翻译的效度。张建理(2008)运用溯因推理来探讨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他认为,整个识解过程可以描述为发现一个显性的语言表述中有语义冲突或不兼容并进而引发推理性识解。如果我们认定这种语义冲突是事出有因的,而语义冲突为果,那么我们上述的识解过程就是一个1由果寻因的过程。这可以认为就是目前学界在讨论的一种用途广泛的称作溯因推理的过程。隐喻动态溯冈识解过程可大致具体描述如下:推理过程开始于把语言表达式倒推至其指称的概念,进而倒推至其内的局域、已有的语境,并最后倒推至施喻者的语义和意图。尤小清、张建理(2008)对隐喻识解的思路做了大胆的假设:溯因推导的起点是一个显性语义表述情形,这个语义情形无论真伪,通常会与我们的常规心理期望相冲突。这是我们在直觉上感到其中有异,这是我们回溯其产生隐含原因或缺省前提的动因。经过由“果”到“因”的推理,我们的大脑中激活一系列静态概念,并结合使用实时产生的动态概念,从而发现其中可能的像是关系和结构特性,使显性的语义“异样”苟合为隐性的概念“统一”,即找到该隐喻表达恰当之“因”。另外,张礼霞(2008)对谎言交际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张认为,谎言这种本质上求伪的逻辑却可以混身于求真的逻辑而达到交际有效,这与逻辑的推理性机制密切相关。正确推理涉及到前提真实和推理正确两个因素。形式逻辑对于前提的真实性没有特别的机制保证。作者发现语用推理中的前提是通过溯因方式形成的,而溯因推理的经验性、迅速性、推测性以及语用预没的主观性、隐蔽性等都不能确保前提的正确性,这就为通过虚假预设方式产生的谎言提供了交际有效的逻辑机制。蒋景阳(2006)进行了用溯因推理对幽默言语解读的尝试。作者指出,言语理解是一个建立假设、论证假设的推理过程,溯因推理在建立假设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言语幽默的理解过程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在言语幽默中,由于交际者各自不同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根据溯因推理会建立不同的假设并通过演绎推理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同结论的冲突使幽默得以产生。对言语幽默进行溯因推理解读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一般语言交际的研究。924.存在的问题溯因理论是一种解释和刻画语言和语言理解过程的推理方式,反映了人们在语青认知时对自然语言材料处理加丁的思维过程。徐盛桓(2008)指出,语言学解释性的研究取向表明,语言在其出现和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现象总体来说是有理据的,虽然不一定能预测,但是有可能通过反溯作出解释,其方法论的本质是以溯因法思考其特定的冈果关系。纵观我国20年溯因推理的研究,溯因推理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但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语言学界,特别是外语界的研究成果偏少,而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位学者。这一现象说明,溯冈理论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关注。认知科学的兴起使语言研究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取向表明,语言的使用和使用者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即从研究语言客体逐渐向研究语言运用的主体转移,“Hj现了从描写走向解释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不但要说明语言是‘什么’,还力求说明‘为什么’(徐盛桓,2003)”。徐盛桓(2008)还指出,语言学解释性的研究取向表明,语言在其出现和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现象总体来说是有理据的,虽然不一定能预测,但是有可能通过反溯作出解释,其方法论的本质是以溯因法思考其特定的因果关系。(2)运用溯因法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偏窄,大部分成果仍然停留在对溯因推理的介绍和评价上,许多语言现象的溯冈研究几乎无人涉及或涉及的人很少。比如历史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形式语言学、语言演变、翻译、修辞、外语教学等。(3)对溯因理论的哲学根源理解肤浅。如皮尔士实用主义的语言认知观、皮尔士的溯冈思想与认知科学的关系等。其实皮尔士认为实用主义完全包含了溯因逻辑,他指出,“如果你仔细考虑实用主义问题,你会看到,实用主义仅仅是溯冈推理的逻辑问题”(张端信,1998)。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的观点源自于经验主义,虽然他的“猜测本能”思想体现的是理性主义,但是他的科学发现论(即“溯冈逻辑”思想)则体现在他的经验主义中。(贺川I生,2004)参考文献:[1]Chomsky,N.ReflectionsOnLanguage[M].NewYork:Pantheon,1975.[2]Chomsky,N.Language andMind[M],NewYork:Har—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0/1019/453.html



上一篇:2010年中国外语界的语言研究
下一篇:积分亮绩让党员勇当“锋领前哨”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