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翻译研究创新术语逻辑化问题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容提要:翻译研究在引进与反思之后开始走向创新。学术创新的根本在于术语创新,术语创新实为概念创新。有了明确的概念,才可能有准确的判断和严谨的推理,才能做好外语文章。

内容提要:翻译研究在引进与反思之后开始走向创新。学术创新的根本在于术语创新,术语创新实为概念创新。有了明确的概念,才可能有准确的判断和严谨的推理,才能做好外语文章。本文以"翻译生态学"与"生态翻译学"之比较为例,讨论翻译学新术语定制的逻辑化问题,窥斑知豹,以利翻译研究的创新。

关 键 词:翻译研究;术语创新;逻辑化;翻译;生态

作者简介:曾婷,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文系讲师,文学博士;黄忠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译组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5FYY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引言

外语研究包括翻译研究也应讲究逻辑,主要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本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逻辑的重要性还是未引起外语界的足够重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会长杨自俭(2006:6)认为学术创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它需要许多条件,其中之一是系统的逻辑学修养,包括三大基础逻辑学科: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符号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我们在初高等教育中对逻辑学的教育很不重视,所以我们的学者中能掌握这三种逻辑的人不多,应该说这是我们学术研究的突出弱项"。对逻辑重视不够,或会影响外语研究的创新。比如,就翻译学与生态学交叉研究与创新而言,笔者双手赞成。笔者也曾在《外语教学》2005年第6期撰文推介胡庚申著《翻译适应选择论》,王宏2011年又在《上海翻译》第4期撰文参与讨论。近年来,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热起来,比如2009年许建忠推出《翻译生态学》;2011年,胡庚申创办《生态翻译学学刊》;2013年他又出版了《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下称《生态翻译学》)。但是,对以上二位专家两部专著的名称或内容的逻辑关系笔者仍持己见或异见。

学术创新,首先是术语创新,但创新要符合基本逻辑,我们可以不苛求古人或先人,却应力求管好当下,至少力求做到术语逻辑化。术语逻辑化首先是概念问题,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上要术语化,术语要逻辑化,即要符合逻辑。

2.外语术语定制:明确概念的内涵

方梦之(2011:99)指出,每门学科都由一定数目自成体系的术语架构起来。不同的概念系统和术语系统是不同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术语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门学科的发展水平,是学科进步和走向的一面镜子。术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使译学的发展;反过来,译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术语体系。

" 定制"最初是为个别客户量身剪裁,后逐渐丰富,转用于其他,指迎合个性需求和特殊对象。新术语的"定制"有二途:1)全新式产生机制,是完全产生新术语的过程,该术语对应的概念可能是全新的,可能在其他领域甚至业内偶见使用,但经你采用或借用而成了专业术语,进入专业领域,如马克思的"资本"等。2)排列组合式产生机制,是以旧带新通过组合方式产生新术语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旧术语按短语的构成方式组成新术语,如"组织建构"与"优化",前者简化为"组构",再与后者组合为"组构优化";又如"翻译"与"生态"可组构"翻译生态"和"生态翻译"。

2.1 翻译生态为喻指,生态翻译为实指

先设"翻译"为A,"生态"为B。而翻译有三解:

主体"译者"、

行为"译为"和

结果"译作",生态仅有一解,大致是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A与B构词,组构方式大致有AB式和BA式。二者形式上可以组构,均能成形(见表1)。成形后能否成活,即逻辑上能否成立,或多大程度上成立,或当下还是未来成熟,均应以事理逻辑为准。

翻译生态是喻指组构,逻辑上呈现为喻指关系,喻指容易存在,反正不再是实指,赋之以相应的解释,都容易接受。胡庚申(2013:xxiv,45,88)也很清楚"生态翻译学立足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明白"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联性、类似性和同构性"。换言之,"翻译生态"是套用"自然生态"而设的,采用的是类比思维,其类比结果是"翻译生态--指翻译主体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zonghexinwen/2020/0713/361.html



上一篇: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下一篇:第八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