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思政格局下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路径探究(3)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优化外语类专业教学内容,让爱国主义情感内植于心 任何一门外语教学,向学生传递的都不仅仅是外语类的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长期的学习

(二)优化外语类专业教学内容,让爱国主义情感内植于心

任何一门外语教学,向学生传递的都不仅仅是外语类的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长期的学习时间,也会涉及到国外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政治理念以及社会道德等的传播,所以,在外语类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至关重要。根据外语类专业学科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立足于语言教学,最大程度地实现两者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融合[7]。对现有的外语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对各种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融入到俄语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种植在大学生的心中。

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和信息传播内容都变得更加多元化,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有利沟通工具,运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科学筛选并整合出有效的教学内容,紧密连接思政教育主题,并深刻挖掘其思想政治元素,灵活地开发并运用必要的教学素材。把思想政治的内容贯穿到外语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在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很多新闻素材、爱国主义报道等,都可以适当地融入到外语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从外语的文体、应用等角度来对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官方语言和话语体系进行讲解和分析,深度挖掘其中的主题思想和内涵,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机的结合,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组织的优势,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语言运用知识,也锻炼了学生正确解读时政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的和谐和国民的幸福,从而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创新外语类专业教学方法,以实践行动强化理性爱国情操

在思政格局下,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建设一定要秉承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感受。作为外语教师,要结合各自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巧妙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外语类课堂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教育的提高。

在现在的高校校园中,很多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很容易接受,也很乐于接受,因为从小接触的事物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的科技优势,最大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教育优势,通过外语类专业的“微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让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建立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的网络平台,并灵活地组合运用视频、图片、漫画、音乐、微电影等学生都很喜爱的网络方式,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在课堂以外,开展外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选择一些主流媒体节目当中的重要话题或者时政话题,布置一些具有交际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外语知识的学习来对这些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在语言和跨文化知识方面的一些不足,从而更好地学习外语类知识和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正确认识我国特色道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增强教师育人的能力

教师是建设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引领者和实施者,是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一定要继续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政素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育人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者,首先自己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能力,教师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思政格局下,国家对于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是非常关注的,并且在对思政教育的传播者的提高上也非常重视[8]。要想在外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首先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养成尊重和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极情感。这样,当学生在外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思想的冲击时,可以正确对待。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1/0513/563.html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韩语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广西
下一篇:乡村外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