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界面研究:外语科研创新的一条途径:“首届外语(3)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就语言学层面对外语界面研究作了发言。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要往前发展,就必须借鉴其他学科的东西,仅仅做传统的议题只会越做

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就语言学层面对外语界面研究作了发言。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要往前发展,就必须借鉴其他学科的东西,仅仅做传统的议题只会越做越窄,不能得到突破,要想突破限制,就必须寻求新的议题、视角、方法,即多维视角,也就是要从其他学科中借用方法和视角,这就涉及到学科间的交叉和整合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学术研究的必然和呼唤。所以,交叉的研究会让我们对学术研究有不同的思考,得到与众不同的视角。界面这一概念是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比如在语言学层面,界面研究就表现得很突出。其实,我们的语言跟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指出,句法与词汇、语音与形态、形态与句法间的结合都是语言层面界面研究的典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蔡剑锋社长高度赞赏各位外语界专家对外语学术发展的探索精神,并指出,外语界面研究对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融合变得越来越少,空缺也随之越来越大,所以跨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外语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打开思维,想日常所未想,思日常所未思。外语界面研究就是对传统外语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会议的第三阶段讨论了“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的章程、活动计划等问题。最后,黄国文教授作了总结。他认为,这次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取得了很好成效,与会人员作为国内外语界(英语)知名专家,第一次就“界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讨论,达成了充分共识,必将促进外语界面研究的发展和提高,为“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的成立做了很好的准备,相信今后外语界面研究会的常规化活动将给志同道合的外语界同仁提供一个稳定、有效的交流平台,不断带来新的思考角度、视野及活力,促进我国外语研究的发展。可以说,“首届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对我国外语界的“界面研究”具有开拓意义。

会议决定,2012年4月19日-21日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第一届“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成立大会。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筹备,“首届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暨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筹备会”于2011年12月3日-4日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召开。会议由四川外语学院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近20位外语专家和领导出席了论坛,围绕“界面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国外界面研究动态”、“国内界面研究现状及走势”、“界面研究与外语科创研究”、“外语界面研究议题和主题”、“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制架构和人员组成”、“学会的章程”、“外语界面研究的意义和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并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会议于12月3日上午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幕仪式,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董洪川教授致欢迎辞,感谢与会专家对四川外语学院本届论坛及拟议成立的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的大力支持,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锋也到场致辞,祝贺论坛和筹备会的召开。会议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就“界面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国外界面研究动态”、“国内研究现状与走势”、“界面研究与外语科研创新”等议题相继作了发言。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主编熊沐清教授首先介绍了有关“界面”(interface)研究和本届论坛的背景。他指出,现代科学的总趋势是不断地走向分化与综合:原来的学科分化了,分工越来越细,而在分工的基础上又不断出现新的综合,在这样的背景下“界面”问题应运而生。在外语界,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Routledge出版公司就推出了“界面系列丛书”(The INTERFACE Series),涵盖文学、语言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界面”实质上指的是某种跨学科的研究。但与以往的跨学科研究不一样,以往的跨学科研究以“对比研究”为基本的方法论特征,研究的是两个作为本体的学科(比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而界面研究则是以一个学科为本体或基础(即研究对象),而以另一种或多种学科为理论或方法论借鉴,并借此来深化或扩展研究领域。事实上的“界面”研究在国内学界也早已存在,但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无序的,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自觉的实践意识和稳定的发展平台,学者们大多囿于既定的“圈子”,学界由此形成了一个个“圆圈”,而这些“圆圈”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融合或重合,则“圆圈”之间必然留下许多“空白”或“盲区”。对“界面”的关注有助于打破圆圈的限制,激发研究活力。他用“发现”、“推荐”、“践行”、“引领”八个字概括了拟议中的“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在中国外语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也强调了“界面”研究的必要性。他认为,我国现在外语研究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在做“分离”而没有做“整合”。拟议中的“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把各个学科的人才集聚起来,其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就是跨学科、整合、融合。现在要想创新就必须跨学科,只有从跨学科视角,学术才能有创建性成果。“外语界面研究学会”就是意在引领我国今后外语学术发展的趋势,把外语各领域的力量整合起来,在整合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今天的会议意义重大,无论是对外语研究还是对其他学科发展都有重要的启发性。清华大学的刘世生教授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 “界面”的理解和界定。他认为,界面研究主要有三类:国内的界面研究主要是语言内的界面研究,而国外的界面研究主要是语言外的界面研究,另一种是跨学科的界面研究。他以文体研究为例,从六个方面对文体风格的界面研究进行了详尽的讲解:(1)功能语言学视角,如韩礼德在1971年对戈尔丁的小说《继承者》所做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用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他用及物分析法对小说中猿人语言与早期智人的语言差别进行的成功分析是功能文体学的范例;(2)认知诗学视角,如迈克·伯克在“认知如何加强文体分析”(2005)一文中用认知诗学视角分析了菲利普·拉甘的诗“离去”,得出了独到的结论;(3)幽默学视角,幽默对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附带的偶然现象,对有些人来说,谈吐幽默是一种气质,对某些人来说,幽默是一种职业,如喜剧演员,文学作品中的幽默则俯拾皆是;(4)语篇分析视角,在这一视角中,会话合作、言语行为、礼貌理论、相关理论等语用学理论被应用在语言文学界面分析中;(5)语境分析视角,语境分析视角又可细分为女性文体分析、法律文体分析、社会文体分析、政治文体分析、语用文体分析、教育文体分析等;(6)多维语境视角,从中可以看到女性主义文体学、法学文体学、政治文体学、社会文体学、教学文体学等研究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主编冉永平教授指出,提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界面研究,强调研究方法及理论视野下的跨学科性,已是当代语言学发展所体现的新特点,也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21世纪,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外语研究与外语实践必须寻求新发展、新突破,为此我们应当重视界面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寻求新的突破点,才能出现新议题、新方法、构建新理论,外语研究尤其应当如此,除加强探寻各外语学科之间的界面议题外,还应特别重视寻找外语与汉语等语言之间、外语使用者(包括学习者)与汉语使用者等交际主体之间的界面问题,才能最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语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如今,当代语言学的界面研究与跨学科特点和趋势已十分明显。外语界面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所以“外语界面研究学会”的成立正逢其时,将有助于推进和引领我国的外语研究和外语实践。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认为,界面研究是一个交叉的概念,文学研究包括文体学研究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论的演进,国内研究更多的是走向了理论研究或者更多的是走向了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层面,实际上,文学研究,如果离开了语言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文学研究和语言学一直以来就是相结合的,只不过是结合得不紧密或不太好而已。从界面研究平台出发,我们必须避免以前学术研究的错误做法,要尽量强调学科间的融合,要从原点出发,即,找到国际视野的界面研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而不应该强调个性化的研究。只有这样,界面研究才能有突破和发展。其次,我们还要对界面研究的理论内涵做一个很好的相对稳定的“考量”,这样,对于推进国内界面研究就会更准确,有的放矢,将来的国内界面研究也才能参与到国际的大型界面研究交流和学术交流当中。他建议应该重新规划国家外语课程改革、外语教材编写等来改变当前国家外语教学相对较为狭隘的教学方法;在学术研究创新方面,我们应以“外语界面研究学会”为平台,出版一系列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研究性丛书,使其能够在国内学术研究中起到引领作用。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界面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作了发言,他指出,界面研究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当前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从分析走向综合,在不断的交叉与综合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深化对事物的根本认识,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不仅如此,界面研究还是一种视野,所以它就具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我们容易做到的是宏观方面的界面研究,即它的理论方法和理论手段,对不同的理论范式之间的相互借鉴,或者是不同研究途径的相互结合,如内省方法与实证方法的结合等。但更能够体现我们国际水平和视野的是微观的界面研究,即本体研究。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所在,这样才能引导人们进入微观的界面研究。我们应该对学科内的本体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如对语言学内部、句法与语义的接口问题、语音与语法的界面问题等。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从叙述学的角度对界面研究作了主题发言。他认为,界面研究并不是某人特意提出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他用“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规律,比如一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iPad和iphone等都是界面的产物。学术界的分合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学术上的分合是朝着更有利于人们认识本质的趋势发展。“外语界面研究学会”并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与国际学术研究潮流相呼应的需要。今天成立的界面研究会是一副望远镜,它能够帮助人们看得更远、更清楚、找到更好的学术研究切入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陈章云教授引用康德和黑格尔的话从哲学层面对界面研究进行了新的解释。他指出,从黑格尔和康德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康德与黑格尔的观点大相径庭,康德认为各个学科间是不能相联系的,一经联系,这个学科就会被摧毁:相反,黑格尔认为,学科间只有相互联系才能有发展和丰富,即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我们要像黑格尔一样,要以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和眼光把人文科学尤其外语研究置于一个更深厚的基础和更广阔的背景,才有利于学术的创新和深入。厦门大学杨信彰教授就语言学层面对外语界面研究作了发言。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要往前发展,就必须借鉴其他学科的东西,仅仅做传统的议题只会越做越窄,不能得到突破,要想突破限制,就必须寻求新的议题、视角、方法,即多维视角,也就是要从其他学科中借用方法和视角,这就涉及到学科间的交叉和整合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学术研究的必然和呼唤。所以,交叉的研究会让我们对学术研究有不同的思考,得到与众不同的视角。界面这一概念是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比如在语言学层面,界面研究就表现得很突出。其实,我们的语言跟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指出,句法与词汇、语音与形态、形态与句法间的结合都是语言层面界面研究的典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蔡剑锋社长高度赞赏各位外语界专家对外语学术发展的探索精神,并指出,外语界面研究对学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领域相互之间的融合变得越来越少,空缺也随之越来越大,所以跨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而外语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和进展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打开思维,想日常所未想,思日常所未思。外语界面研究就是对传统外语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会议的第三阶段讨论了“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的章程、活动计划等问题。最后,黄国文教授作了总结。他认为,这次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取得了很好成效,与会人员作为国内外语界(英语)知名专家,第一次就“界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讨论,达成了充分共识,必将促进外语界面研究的发展和提高,为“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的成立做了很好的准备,相信今后外语界面研究会的常规化活动将给志同道合的外语界同仁提供一个稳定、有效的交流平台,不断带来新的思考角度、视野及活力,促进我国外语研究的发展。可以说,“首届外语界面研究高端论坛”对我国外语界的“界面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会议决定,2012年4月19日-21日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第一届“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语界面研究学会”(暂名)成立大会。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0/0729/390.html



上一篇:第五届中国英语研究专家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认知
下一篇:师范院校的外语基础教学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